《华尔街日报》持续裁员,新任主编要求重视流量和转化

本文章抓取自RSS,版权归源站点所有。

查看原文:《华尔街日报》持续裁员,新任主编要求重视流量和转化

7月17日,新任香港记者协会主席郑嘉如(Selina Cheng)遭其雇主《华尔街日报》(WSJ)即时解雇。在被解雇前,郑嘉如在《华尔街日报》负责中国电动车行业及能源行业的报导。(延伸阅读:《港记协新任主席郑嘉如被《华尔街日报》解雇,此前曾被上司要求退选》)

郑嘉如指,由英国抵港的上司、《华尔街日报》国际版主编 Gordon Fairclough 告知她《华尔街日报》因“架构重组(restructure)”将她的职位删减。她指向对方表明不认为是真正原因,因5月份《华尔街日报》裁员时,上司曾指她的报导领域在亚洲很重要,要继续下去。她又指英国上司曾要求她退选和退出原本记协执委职位,同时表示她在《华尔街日报》和记协的职位“无法共存”,《华尔街日报》的员工“不能在香港这类地方推动新闻自由”。

郑嘉如所提到的5月裁员是《华尔街日报》5月决定将其亚洲总部由香港迁往新加坡,同时宣布进行裁员。据半岛电视台引述消息人士指出,当时总共有6名编辑被解雇。而2023年10月,《华尔街日报》的香港办公室已经进行了一轮裁员,共计7名编辑离职。(延伸阅读:《专访李立峰:港人对媒体整体信任度提高,不过,“信任”未必是一件好事》)

外界猜测《华尔街日报》主动解雇郑嘉如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华尔街日报》内部的严重动荡似乎为这种猜测添加了值得关注的注脚。

2024年7月17日,香港记者协会主席郑嘉如遭《华尔街日报》辞退,在中环广场的办公室下接受传媒访问

自2023年10月香港办公室的裁员开始,《华尔街日报》经历了多轮裁员。

首当其冲的是《华尔街日报》的华盛顿分社,近30人在2月的第一轮裁员中解雇,外界形容裁员为一场“大屠杀”。在该轮裁员中,驻华盛顿的商务团队和设在华盛顿分社的关注中美关系的团队都将关闭,华盛顿编辑台也被关闭。而4月的第二轮大规模裁员中,包括4名视觉制作人员、2名社交媒体编辑、4名记者、1名影片制作人被解雇。

5月的第三轮裁员则严重冲击了《华尔街日报》的美国新闻团队,至少有八名记者被解雇。同时,美国新闻将不再是一个独立的报告区域,东海岸、美国中部和西海岸地区办事处也被关闭。

You need to be logged in to view the rest of the content. 请 . Not a Member? 加入会员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