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娛樂與性別──女性之「變」

二十世紀上半葉,上海成為多樣化娛樂的中心。在這裡,女性登上舞臺和銀幕,吸引大眾的「女性娛樂」開始蓬勃發展,這種現象也逐步傳播到日本。透過電影、無線及有線廣播、報刊雜誌、戲劇、舞蹈、體育、旅行等各種娛樂的鏡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女性在娛樂中的各種樣貌。本書以多元的視角,並使用多種語言的資料,深入挖掘娛樂的內容。這不僅是對中國研究的一次有意義的探索,也重新構建了傳統大眾娛樂的研究。

《中國的娛樂與性別──女性之「變」》由日本關西大學菅原慶乃研究室主導,集合多位中國性別研究學者共同編著而成,於2023年11月由臺灣大學出版中心出版。本書聚焦於20世紀中國女性與娛樂的關係,透過對電影、廣播、戲劇、舞蹈等多元娛樂形式的考察,審視了女性作為娛樂的消費者、生產者和媒介所呈現出的複雜面貌及其背後的社會文化意涵。

本書的主要亮點在於:

視角新穎:以往中國性別研究多集中於政治、經濟等領域,而本書以娛樂為切入點,開闢了新的研究視野,為理解中國女性的歷史和現狀提供了新的視角。
資料翔實:本書匯集了豐富的史料,包括電影、戲曲、報刊等,並對相關文獻進行了細致的解讀,為研究提供了扎實的材料基礎。
論述清晰:本書結構清晰,論述流暢,脈絡分明,即使是對於沒有相關背景的讀者來說,也能輕鬆理解。
具體而言,本書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了中國女性與娛樂的變遷:

女性作為娛樂消費者:本書考察了女性觀眾在電影、戲劇等娛樂活動中的參與情況,分析了她們的觀影和觀劇體驗,以及娛樂活動對她們日常生活的影响。
女性作為娛樂生產者:本書探討了女性在電影、戲劇等娛樂行业的表演和創作活動,分析了她們的職業發展道路以及所面臨的挑戰。
女性作為娛樂媒介:本書考察了女性形象在電影、戲劇等娛樂作品中的呈現方式,分析了這些形象所反映的社會性別觀念和文化價值觀。

通過對以上三個方面的考察,本書揭示了20世紀中國女性與娛樂之間複雜而動態的關係,展現了女性在娛樂領域中的能動性和創造性,以及娛樂如何在塑造和改變性別觀念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總而言之,《中國的娛樂與性別──女性之「變」》是一部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著作,它為中國性別研究和娛樂史研究做出了重大貢獻。對於任何對20世紀中國女性歷史和社會文化感興趣的讀者來說,本書都是不可錯過的讀物。

以下是一些對本書的補充意見:

本書可以進一步探討女性與娛樂的關係在不同社會階層和地域之間的差異。
本書還可以對女性與娛樂的關係在當代中國的發展趨勢進行分析。

「小喇叭」──把娛樂和政治帶入私人空間

(一)集體勞動與家務

進行集體政策的目的是動員更多的婦女走入社會。東北地區男女勞動方式差距非常大。雖然婦女參加集體勞動,但勞動投入量比男性少很多。28婦女與男性相比,較少參與戶外農活的農業形態,勞動習慣很難說得到了較大的改變。
那麼,婦女都在做些什麼呢?作為研究婦女生活的線索,我詢問了人們生兒育女的情況。生活在黑龍江省人民公社的A女士(一九三六年出生)說:「這裡平均結婚年齡大約在十八、十九、二十歲前後。一般有六個孩子。我在生第六個孩子的時候四十二歲。」她說最小的孩子不再需要照看的時候,自己已經四十五歲左右。像這樣,婦女的一生平均生五、六個孩子,看孩子及家務繁忙,這在中共黑龍江省委員會的檔案史料等資料中也可以看到。另外,當地的房屋前後大多有園子,在那裡種些蔬菜,飼養一些小家畜等,主要是婦女的工作。29東北地區非常寒冷,一年當中近一半的時間使用炕,因此人們在家中度過的時間比較多。婦女雖然參加集體勞動,但可以看出仍有從事家務勞動的時間較長的傾向。

(二)家務勞動社會化與公共食堂

公共食堂的目的不僅提供伙食,還直接聯繫到把家務勞動社會化,創造婦女勞動力,減少物質及時間的浪費,統一吃飯時間,提高勞動效率,展開「文化娛樂活動」等。食堂與農民的生活不可分割,非常重要。透過公共食堂的運作,可以了解到日常生活的一面。
前面登載的圖二報導圖片,體現了公共食堂是男女老幼匯聚一堂的用餐場所。但是已經有人指出,實際上公共食堂的運作具有地域性。30筆者對黑龍江省的調查結果也與這張報導圖片不同。A女士曾經使用過食堂,她說:「食堂一天提供兩頓飯。早餐非常早。大家集中在一起。鐘響了大家就開始吃飯,吃完飯一起務農。午飯也是一樣在一起吃。但是晚上就沒有必要一起吃飯了。因為晚上各自回家吃飯睡覺。也就是說〔食堂〕是為了勞動,為了生產。」31
我確認了一下中共黑龍江省委員會的檔案史料,看到多個史料可以證明她所說的話。在食堂吃飯主要是為了參加集體勞動的勞動力,食堂也被叫做「勞力食堂」(「勞動力」利用的食堂),中央政府推動的「全民食堂」(全人民利用的食堂)是少數。32也就是說,即使有食堂運作,非勞動力也在各自的家中吃飯。這就是集體化造成吃飯地點的雙重構造。作為用餐地點的家(私人空間)與食堂(公共空間)並存。可以推斷當地不少婦女在家中吃飯。

另外,前面提到過的公共食堂作為「文化娛樂活動」場所的定位。在當地的公共食堂裡舉辦「文化娛樂活動」,想必不是常態。非勞動力的婦女們日常不會集中在食堂裡,可以看到食堂主要是以男性為中心,優先對勞動力進行勞動管理。

(三)居住空間的「小喇叭」

那麼,誰在家這個私人空間裡聽廣播呢?聽廣播機會較多的是投入集體勞動較少的婦女和老人以及孩子。像李雙雙那樣,婦女走入社會參加勞動是大躍進總動員的理念。但由於氣候及農業形態等原因,東北傳統性的勞動方式很難從根本上有較大的變革。況且飲食地點的雙重構造的起因,也可以說就是在於勞動地點的雙重構造,也就是婦女一天大部分時間在私人空間度過,而作為勞動力的男性一天大部分時間在公共空間度過。

婦女生活在私人空間裡的時間比男性長,勞動與閒暇的界限也很模糊。很少參加集體勞動的婦女更常聽到私人空間裡定時播放的廣播節目。當地地方政府應該把握到這個時期依然繼承著傳統上男女勞動方式不同的情況。33可以說為了在政治方面教育很少出入公共場所的婦女,「小喇叭」十分有效。

本书完整epub:

You need to be logged in to view the rest of the content. 请 . Not a Member? 加入会员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