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抓取自RSS,版权归源站点所有。
“不可能倒垸了吧,是谣言,”张玲说,肯定是谣言。7月5日下午,张玲一家和很多村民站在团洲垸(注:“垸”指中国湖南、湖北两省在湖泊地带挡水的堤圩,亦指堤所围住的地区)的大堤上,倒垸的消息还是在广州的哥哥打电话告诉她的。直到傍晚,警车、救援陆续开来,洪水冲进了村落,她才相信,真的倒垸了。
7月5日15时32分,是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团洲乡报险的时间,消息称团洲垸洞庭湖一线堤防发生管涌险情。当地抢险组赶到现场进行封堵,但不到两个小时堤坝决堤,洞庭湖洪水瞬间灌进团洲垸,第二天,决口最宽处就扩大到226米。
7月下旬,作者采访了历经了这场劫难的多位村民。村民们推测,导致决堤的最大原因可能是现场没有防汛物资,一位参与了现场抢险的村民说,“连个麻布袋都没有,只有沙船往湖里喷散沙。”
留守团洲垸的村民多数已经六七十岁,一生与湖相伴,经历了两次倒垸,也见证了洞庭湖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的政策变迁。
1996年团洲垸第一次倒垸,损失伤亡惨重,他们中很多人失去了亲人。重建不到两年,又遭遇了1998年特大洪水。第一次倒垸时,他们正值青壮年,靠着坚韧的生命力重建起被冲垮的生活。时隔28年,年迈的他们对未来即使谈不上绝望,也有心无力。
1998年洪灾过后,舆论开始质疑“围湖造田”导致湖区蓄洪能力退化,因而水患连连。有学者统计,1955到1998年的近50年间,洞庭湖水体面积因围湖造田减少了1460平方公里。
为修复湖区生态,1998年10月20日,中国国务院出台“退耕还湖”政策。政策实施至今,湖区水面面积有所回升,2023年达到了2625平方公里。不过,这一数字离4350平方公里(建国初期洞庭湖的水域面积)的目标仍有不小距离。
随着全球气候遽变,极端天气日趋频繁,现有政策已经无法充分修复湖区环境。洞庭湖倒垸事件再次发生后,不少网民认为应该“将属于湖泊的还给湖泊”。但对当地几千户居民来说,湖区是他们生计的主要来源,“退耕还湖”“移民”等生态工程,并非一朝一夕。
逃难团洲垸很久没这么热闹了,7月5日下午3点左右,团北村的路上全是私家车、摩托车,后来又开来了好几辆救援车,村民们都在惊慌地逃难,村干部的指示是,不准带任何物品,保命要紧。
团洲垸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东南部,三面临湖,是华容县防汛的前沿阵地。6月下旬以来,湖南多地笼罩在暴雨红色预警之下,强降雨持续时间长达17天,是湖南省1961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区域性暴雨过程。
暴雨导致洞庭湖水位持续上涨,直到7月5日,团北村很多村民才感觉水位慢慢下降了。
张玲的丈夫许卫,每天都去大堤上看看水位。他在洞庭湖边长大,经营着近40亩的鱼塘,家和鱼塘距离洞庭湖倒垸处大概2公里。许卫很关心水位,因为水势决定了鱼塘的生计。7月4日饭后的傍晚,许卫照常去大堤散步,查看水情,看到水势下降了大概三公分,才放心地回家了。
许卫回家的同一时间,同为团北村村民的蒋平来到大堤值守。这是湖边村民在汛期的一种约定,除了乡政府会安排人员在大堤上巡逻防汛,村民也会排班值守。防汛三件事,一是除草,把堤坝边的杂草割除,防止杂草遮挡水情;二是巡逻;最后则是发现险情,及时抢险。
团洲乡团北村地处洞庭湖和藕池河交汇处,三面环水,一线防洪大堤长20.8公里,是华容县重要的防汛阵地。
7月4日晚上,年过60岁的蒋平在大堤上值守了一夜,第二天上午6时57分,他拍了一段洞庭湖的视频,视频中堤面完好无损,没有塌陷。看到水位下降了一点,蒋平放心地回家睡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