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抓取自RSS,版权归源站点所有。
在曾经最火热的“暑期档”,中国电影的寒冬仍在持续。7月6日,被业内视为“救市之作”的《抓娃娃》正式上映,虽无法凭一己之力扭转大盘颓势,但截止7月27日的超20亿票房也算是给中国电影打了一剂强心针。
这部由闫非、彭大魔团队打造的作品依旧延续他们最擅长的喜剧类型,故事一句话就能说清楚——富商马成钢(沈腾 饰)为培养“接班人”,将儿子马继业带回老家“穷养”。“富人过苦日子”和“乞丐一夜暴富”一样,都是喜剧惯用的强戏剧情境。但本片的主要看点在于,创作者在这样一个强反差的设定中植入了一套依托苦难教育缜密编织的精英人才计划。片中富豪爸爸对马继业成长过程中一举一动的实时监控、分析与操纵,被网友称为汉化版《楚门的世界》。
久未在公众视野中出现的中国第六代导演陆川,在网上发布的一句评论将网络争议推向了高潮。他称,“麻花的低质强碱性搞笑片雄霸中国电影市场,是文化的悲哀”。
与票房的一骑绝尘相比,该片的口碑却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一方面,相较开心麻花在最近几年推出的《李茶的姑妈》(2018年,豆瓣评分4.6分)《超能一家人》(2023年,豆瓣评分3.7分)等作品,目前仍稳定在7.3的豆瓣评分让《抓娃娃》成为了开心麻花系列中的“精品”。另一方面,豆瓣热评中的一条——“给开心麻花判死刑”,却也体现出许多反感该片的观众态度。有观众指出,该片的笑料多数都建立在对孩子痛苦的消费上,片中父母欺瞒孩子却没得到惩罚的设定更是让众多在中国传统教育下成长的年轻观众感到不适。
久未在公众视野中出现的中国第六代导演陆川,在网上发布的一句评论将网络争议推向了高潮。他称,“麻花的低质强碱性搞笑片雄霸中国电影市场,是文化的悲哀”。与陆川导演在自己创作生涯中经历的冰火两重天相似的是,他在发布以上言论后不久就以“被盗号”为名删除了博文,并抬出与主创的“兄弟”关系,试图挽回言论的负面影响。然而,平台方的一条“未发现登录IP异常”却让这场电影之外的大戏再次反转。网友开始将矛头指向陆川,指责其充满了学院派电影人的傲慢,更有人直言其情绪化的批评没能命中要害。
那么,究竟什么是“强碱性搞笑片”?“雄霸中国电影市场”是如何形成的?陆川的言论为何引起群嘲?而真正“文化的悲哀”又是什么?陆川的“风凉话”虽显空洞,但结合电影内容作进一步讨论或许会有所不同。又或者,在面对《抓娃娃》这种在产品维度呈现出进步甚至某种锋利,但内在却难逃媚俗的电影时,我们亟需找到新的评价坐标系。
一场以混乱为目的的挪用《抓娃娃》为什么会造成如此分裂的观感?
这大概与观众走进影院的预期有关。如果是为了放松身心,作为喜剧的《抓娃娃》显然能够博人一笑;但如果想要领略喜剧内核的悲剧性,那么该片对内在议题的讨论方式则无法满足所有观众的期待。
毫无疑问,这部原先被命名为《资本接班人》的电影(上映前改名为《抓娃娃》)试图为观众呈现某种讽刺与反思。但让大多数观众感到失望的,首先是创作者在设计讽刺桥段时将人生大事当作儿戏的态度。
假奶奶(萨日娜 饰)的葬礼是影片的重头戏。观众对这一核心场景的态度直观显示出了不同阵营的态度差异。为了维持“楚门的世界”正常运转,露出破绽的李老师被迫以去世的名义“下线”。但在这场本是生离死别的葬礼上,只有马继业一个人哭得真情实感,其TA“演员”都在慌忙遮掩状况百出的谎言。此处不仅有着由反差引起的笑点,还密布了令人捧腹的意外事件。先是假奶奶在听到马继业真诚的悼念时“诈尸”抽泣,后是彻底失控的她直接从棺材里坐起来还喊了继业的名字。
喜剧与深刻向来都不冲突。但创作者对所有类似场景模棱两可的立场,让观众感受到了《抓娃娃》中的讽刺是浅表和虚伪的。
一部分观众认为此处的喜剧化处理中蕴涵着中式教育的悲哀,而将随意篡改孩子境遇的家长们表现得漏洞百出,正是在以看似轻松的方式解构父权。另一部分观众则代入了全场唯一被蒙在鼓里的马继业,在不惜“把人写死”但仍宣称“为你好”的教育模式深感窒息,更在时不时冒出无厘头笑点的闹剧葬礼上感到了创作者在面对这一议题时的轻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