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中国房地产行业:库存高企,销售暴跌,楼市的冬天还会持续多久?

原文链接: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40530-mainland-real-estate-data

据德邦证券于2023年的测算,从总量来看,2022年房地产及房地产建造业对中国GDP的直接贡献占比约为10%,如果考虑到地产对其他上下游行业的拉动,占比可达20%。但近年来,由于地产行业持续低迷,房地产行业占GDP比例也有所下滑,从2017年26.6%下滑到2022年的20.3%。

2024年5月14日,地产商雅居乐集团首次发生美元债券违约,并在公告中指出,其已无力履行境外债务的付款义务。至此,发行美元债券的民营地产商除万科等少数幸存者之外,近乎全军覆灭。

中国房企此轮流动性危机起于政府试图「降杠杆」,控制房企债务规模的政策。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政策为2020年提出的「三道红线」政策,包括要求房企控制负债率在70%以下;净负债率不得大于100%;以及现金和短期债务的比例大于一倍。而如果房企被划入红档,则被要求有息负债规模以2019年6月底为上限,不得增加。

在过去十余年中国房价急速攀升的繁荣时期,房企通常以高负债不断扩张、购地,并从购房者手中拿到预售款提前回流现金,但高杠杆的前提则是房价只升不降。中国政府严苛的降杠杆要求为房企扩张踩下了急刹车,但随之而来的是,高负债的房企面临流动性危机。

自2021年10月花样年作为首家中资地产商境外债券违约后,中国民营房企纷纷「暴雷」,无法按期兑付债券的利息或本金。国际投资者曾一度押注中国政府会不惜代价救援恒大,并买入恒大美元债券,但出乎意料的是,政府并未对恒大伸出援手,此后多米诺骨牌效应下,包括曾是中国销量最高的房企碧桂园等一众民营地产商,在之后的两年里也陆续暴雷。据彭博数据,截至2023年9月1日,以美元债券发行规模计的中国排名前50名的民营房地产商中,有34家已出现海外债务拖欠或违约。据评级机构标准普尔数据,从2020年至2023年年底,中资发行人的境外债券已有288个房地产行业债券出现违约,而非房地产行业的发行人的债券中,同期仅有43个债券违约。

而暴雷的地产商也为政府带来「维稳」压力。以碧桂园为例,据碧桂园2023年中报统计,碧桂园在全国有超过3000个楼盘,其中多数分散在中国的二三线城市。同大多数中国房企一样,碧桂园在自己销售的楼盘中也广泛采用了「预售」制度,即售房者购买尚未完成的地产项目,开放商可以提前拿到房子预售款。碧桂园资金链断裂后,多地项目未能按期交房,其庞大的楼盘数量以及多数分散在二三线城市的特点,也意味着地方政府面临着巨大的来自购房者的维稳压力。据彭博社援引非营利性政治倡导组织「Freedom House」的「China Dissent Monitor」项目,自2022年6月以来,中国内地发生了1,800多起与房地产相关的抗议活动,多数与房子烂尾或施工质量差有关。

观点网引述野村证券的报告指出,截至2022年底,中国延后交楼的房屋数量约2000万套,完成工程资金粗略估算需要3.2万亿(兆)元。

1. 楼市持续萎靡,房企缩减投资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住宅新开工面积约6.9亿平方米,为2008年之后的最低点,仅为2020年高点26.4亿平方米的26%。负债累累的房企不再新建楼盘和购置地块。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金额为11.09万亿元,同比下降9.6%。

多数房企专注于解决现有库存,新开工动力不佳。持续低迷的销售情况也让房企投资意愿寥寥。 2024年1至3月,新开工数据仍继续走低。住宅新开工面积为1.25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8.7%。

房企投资意愿不佳也跟中国独特的「预售」制度有关,定金和预收款一向是房企投资资金的重要来源。由于居民购房意愿不强,今年第一季度,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房地产企业拿到定金及预收款7435亿元,同比下降37.5%。

2. 房企库存高企

与此同时,居民购房意愿低迷,受供给两端双重影响,房企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库存压力。 2023年,商品房待售面积增加到3.3亿平方米,为2017年以来最高水平。根据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的报告,截至2024年2月末,全国商品房住宅库销比——即库存量与销售的比率——升至6.5,创下历史新高。而上一次库销比超过6还是2015年4月份。增加的库存待售面积意味着房企面临更大的销售压力,商品房供给高居不下为房价进一步走低留下空间。

由于房企的税收和购地为地方政府提供重要经济来源,帮助房企消化库存也成为政府的重中之重。自2023年,多个地方政府推出以旧换新政策,通过发放「房票」等形式鼓励居民购置新房,部分城市则直接以国企或者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直接收购旧房,业主拿到购房款后则用所得款在相对应的房产项目购买新房,也有地方政府收购旧房后用作当地保障性住房提供给低收入群体。据《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年以来,已有超30个城市表态支持「以旧换新」。盐城、苏州、沈阳等城市发放「以旧换新」购房补贴;在苏州相城区、郑州、连云港等地,国企平台或开发商则直接下场收购旧房。

3. 住宅商品房销售面积下滑

地产市场低迷的直接体现便是销售额和销售量的走低。面对未来不确定性,居民存款意愿攀升,而不愿意投资与消费。此外,地产市场景气时,一些居民买房抱着投资心态,期冀未来能以更高价格售出房产。但随着房价下滑,居民投资意愿骤减。

雪上加霜的是,由于房企资金紧张,担心购入新房会存在「烂尾」风险,购房者或倾向于购置二手房以避免新房烂尾,这又进一步加剧了房企的新房销售压力。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住宅销售量近年来大幅下滑。 2021年,住宅商品房年度销售总量为14.96亿平方米。 2022年,住宅商品房销售量降至10.96亿平方米,减少26.8%。 2023年,住宅商品房销售面积9.48万平方米,同比继续下降13.5%。国泰君安统计,这是自1999年有数据以来,第一次连续两年销售金额负增长。

You need to be logged in to view the rest of the content. 请 . Not a Member? 加入会员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