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學是科學也是藝術,是「研究流行病的學問」
副總統陳建仁專著,理解臺灣流行病學發展的代表性著作
2020年新冠肺炎(COVID-19,武漢肺炎)肆虐全球,民眾關心自身健康,對於流行病的生成也有更多的關注。
《流行病學:原理與方法》是副總統陳建仁,同時身為臺灣著名流行病學專家所出版之專著。陳建仁教授指出,流行病學面對的問題,乃因人類日常生活的錯綜環境,致使疾病生成充滿複雜性、不確定性、無法操控性。流行病,可指各種疾病,當發生率或死亡率超出一般平均值而達流行狀態時,便可歸為流行病的範圍,從早期傳染病、到今日的癌症、心血管疾病、慢性病、精神疾病等皆囊括其中。因此需自族群、時間、地方的病例比較間,「藉著嚴謹的觀察或實驗,以及縝密的因果邏輯推理」來進行描述、診斷、治療,以達預防的工作。
本書清晰勾勒出流行病學這門當今愈顯重要的跨學科領域,並詳述流行病學概論、疾病自然史與致病模式、假說與辯證方法、生命統計與疾病偵查,以至群體與個人層次的分析,更援引了臺灣流行病史上的多個重要案例。當二十一世紀面臨SARS、新冠肺炎等新一波流行病挑戰,在生活環境更形複雜的今日,《流行病學:原理與方法》不僅顯露陳建仁教授參與公共衛生體系建制的思考基礎,亦揭示了面臨流行病爆發時,因應情況而防疫布署的相關作業,透過理解臺灣流行病學發展的脈絡,指引保護自我健康的最佳途徑。
三角致病模式——環境、宿主與病原的互動
任何疾病的發生,通常都牽涉到許多病因的互動,這就是所謂的多重因果性(multiple causation)或稱之為多重病因學(multifactorial etiology)。為了要說明疾病的各種致病因子,並且解釋各因子間對疾病的交互作用,往往建立各種模式來加以描述。流行病學上常被提起引用的致病模式包括(1)三角模式(epidemiological triangle),(2)網狀模式(web of causation),(3)輪狀模式(epidemiological wheel),和(4)螺狀模式(epidemiologic spiral)。
三角模式是融合了瘴癘說(miasma theory)、細菌說(germ theory)和體液說(humor theory)等早期對於疾病發生的不同觀點而形成(Mausner&Bahn,1974)。瘴癘說可以溯源到Hippocrates的名著On Airs,Waters,and Places(1950)當中的環境概念,並強調疾病的發生與氣候、水質、土壤和風等物理環境有密切的關係,瘴癘說的觀念在古代的中國也是相當普偏盛行的。強調環境對疾病發生的重要性,使得瘴癘說推動了環境衛生的蓬勃發展,像十九世紀的John Graunt、十九世紀的Edwin Chadwick、William Farr、John Simon等人都以瘴癘說來解釋環境與疾病之關係(Susser,1973)。然而瘴癘說也有無法說明的現象,例如傳染病的潛伏期和天花接種的有效性,則是瘴癘說難以解釋的事實。
細菌說溯源自傳染的概念,這一概念在很早就普偏存在於中外各國。然而最早著述強調特定疾病來自特定傳染原的西方學者是Girolamo Fracastoro,他在1546年發表的De Contagione(1930)一書中,展開了傳染活體說(contagium vivum)的特定病原概念。但是細菌說的建立仍然應該歸功於Henle、柯霍、巴斯德等人在十九世紀的努力。細菌說的建立擴展了傳染病的防治對策,瘴癘說推動以環境衛生來防疫,而細菌說則進一步引進預防接種、隔離檢疫、化學療法與抗生素療法等新的傳染病防治工作。
體液說也曾溯源於Hippocrates所強調的「體質」與疾病的關係。中國古代醫學的主要致病觀,也都根植於宿主特性的變化上。體液說與後來的巴斯德對於宿主免疫力的研究成果相契合。體液說強調的可感受性(susceptibility),再度與孟德爾的遺傳定律和達爾文的進化論結合,而使得宿主因素的重要性更形明確。
三角模式即在於將宿主、病原和環境視為疾病產生的主要原因,三位一體,相需相成。在該模式中,如果任何一個要素產生改變,破壞了原有的平衡,即會導致疾病的發生。如果病原的特性改變,如感染力的增強、遺傳基因的重組、抗藥性的提高、毒性的改變、免疫激發力的減弱、病原體的再活化等,就有可能使平衡狀況破壞:如果環境特性改變,如環境衛生欠佳、土壤與飲水污染、食物貯藏不當等等,都會加速病原感染宿主的接觸,而帶來疾病的增加;如果宿主特性改變,如不良的飲食習慣、缺乏休息與睡眠、服用免疫抑制劑、罹患慢性病等,也會使疾病更加容易發生。此三角模式除了可以應用於說明個人層次發生疾病的原因,也可以用來闡釋社區層次的流行是如何蔓延的,像集團免疫力(herd immunity)即可視為社區流行的宿主因素之一。此時重視的不再是個人免疫力之有無,而是整個族群有多少人具有免疫力。
傳染病的主要決定因素,雖然在三角模式中明確地指出是宿主、病原和環境三者互動的失調,會導致疾病的發生。但是這個模式未能將宿主、病原和環境的各式各樣特性,及其交織而成的複雜性加以考慮。慢性病更是難以用三角模式來說明,因為慢性病並不像傳染病一樣,有相當特定唯一的必要病原,像精神分裂症、冠狀動脈心臟病和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即是。為了強調病因的複雜性,乃有了網狀模式和輪狀模式的建立。
完整ep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