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抓取自RSS,版权归源站点所有。
查看原文:“饭圈入侵乒乓球”?“饭圈中国”最安全的抨击,就是“饭圈乱象”
巴黎奥运上,女乒单打金牌争夺赛,中国观众出现一边倒支持孙颖莎、嘘陈梦的现象,奥运还没结束,公安已经抓了一名粉丝来对这种现象结案。又是饭圈,成为众矢之的。本期文章讲解中国乒乓球的粉丝文化与饭圈的关系,作者rebsduti认为,与其说是中国乒乓球吸引饭圈,不如说是饭圈将乒乓球和体育当作一个出口。当然更重要的是,国家对饭圈的利用与背弃。
(rebsduti,中国网络文化、内娱观察者)
8月3日的巴黎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决赛,是中国女乒的内部对决,陈梦对战孙颖莎。这种局面在中国乒乓球队再常见不过,所谓“对国乒来说奥运会难度不如全运会”“中国队提前锁定金银牌”。
但在巴黎奥运,却出现了惊人的一幕:孙颖莎的粉丝给同样是中国队员的陈梦报以嘘声甚至是中指,陈梦在孙颖莎粉丝们的应援声中以4比2获胜,当她戴上金牌时场内仍有此起彼伏的声音高呼著孙颖莎的名字。
这种场面既不是爱国主义也不是体育精神,粉丝强烈的爱意如此明显以至于爱必须通过否定另一个人来表达,俗称“拉踩”。
很容易立刻想到“饭圈入侵乒乓球”这样的话语。但2019年人民日报发起“我们都有一个爱豆叫阿中”时,从统治者到民间无人敢质疑如此的“饭圈化”。
套用一句网络流行的语法:中国本就是一个巨大的饭圈。
2016年,中国乒乓球“饭圈元年”一切是从“张继科醒醒”的名场面开始的。
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但公众对于“国球”的热情并不是始终如一的。在90年代邓亚萍、刘国梁、孔令辉得到过国民巨星待遇之后,进入新世纪的中国人对于乒乓球的集体情绪一度有所下滑,媒体和网络论坛喜欢调侃“包揽奖牌令人乏味”,普通人家的遥控器也不会再选择确定能赢的乒乓球比赛。2007年蔡振华提出,2008年以后要开始“养狼计划”,主动帮助外国乒乓球队发展。
该计划的逻辑是,不能让中国乒乓球的压倒性优势如此明显,否则这项运动将直接变成一种外国人缺乏兴致参与的运动,而影响乒乓球的商业化和国际化。这侧面也同样反映出过度的“包揽”已经影响了乒乓球比赛的观赏性和趣味性,老百姓兴致寥寥。
面对网络时代,中国乒乓球队也不是没有想过追赶年轻人的喜好。2005年开始国乒在每年世乒赛都推出一版说唱单曲《乒乒乓乓天下无双》,但在网络论坛时代关注度有限,2011年第七版歌曲被媒体总结为“网友大呼雷人”。
2012年伦敦奥运是男乒选手张继科的成绩高峰,他拿下奥运金牌,创下了445天夺得大满贯的最快记录。而当时这种碾压式胜利的关注度是有限的,伦敦奥运后,“乒乓球的第三次创业”(简称“三创”)开始启动,追求“竞技体育成绩之外的目标”,即影响力和商业化。
无论是推出说唱单曲、运动员最短大满贯的神话,还是“三创”的计划,对于乒乓球关注度的提升,几乎都是毫无作用。2013年中国乒超联赛依然冷清,有一场比赛观众席仅有一个啃烧饼老头。那时候丁宁这样的选手已经算是有人气,有粉丝去看球有人要签名,但据丁宁粉丝回忆,直到2015年,粉丝看乒超联赛的感受还是“观众不多体验很好”。乒超联赛曾经长期卖不出去票,会直接给粉丝赠票。有赠票的情况下现场观众还是很少,粉丝去观赛几乎人人可以要到运动员签名并合影。
那时,成绩巅峰期的张继科并没有获得多么惊人的人气,直到四年后、2016年的里约奥运,才是他的人气高峰。尽管那一年的男单冠军和大满贯达成者不是他、而是他的队友马龙——但成绩排名在此刻不是最重要的,“饭圈”效应初次呈现——这是国乒的“饭圈元年”。
一切是从“张继科醒醒”的名场面开始的。男单1/4比赛,对阵日本选手丹羽孝希时他不在状态,5:11输掉首局,总教练刘国梁对著他大喊“张继科醒醒!奥运会了开始了!”,之后张继科迅速赢了4局拿下比赛。这种情节非常符合中国年轻一代的消费习惯:漫画式、萌化,把一个人抽象为一个“可爱、反差”的段子,看完他“醒醒”的短视频只需要30秒不到,但以此思路去重复消费和咀嚼他则能提供长期的快乐。
从“张继科醒醒”开始,张继科伦敦奥运的辉煌才回到年轻女性的视野,女孩们自发“考古”张继科,给他加上了最符合2016年网络爱好的种种标签:性张力、痞帅、藏獒、地表最强的实力、睡醒了才有战斗力、叛逆少年终成大器。这种解读里当然有自觉美化和回避他更早年的“黑历史”的部分。
那年迷上张继科的人通常会这样诠释他的职业生涯:张继科被国家队开除(2004)是一个重大的挫败,但张继科足够努力才重回国家队(2006)。但如果仔细检索,就会知道张被开除是因为他涉赌(涉赌也为张继科后续泄露前女友隐私影像的行为埋下伏笔)。而迷上偶像的那种“上头情绪”之浓烈,足以令粉丝们直接忽略其道德问题。
总之2016年里约奥运时年轻女孩对张继科的消费方式,跟消费一个男爱豆没有区别,从碎片“入坑”,提取出“人设”,用这个“人设”重复消费诠释过往所有素材,以自己的情感劳动建立起一个“偶像人格”(实际上跟他本人出入很大)。偶像本人是一种介质,燃烧的是粉丝主宰诠释的欲望和权力。
粉丝化消费、饭圈式诠释,开启了整个中国乒乓球队的人气。男队的马龙、许昕,女队的丁宁、刘诗雯,包括主教练刘国梁、孔令辉,都不同程度地被“圈粉”了。选手们之间还有各种CP,男男,男女都有,“獒龙”(张继科和马龙的CP)标签的同人文一度在网易LOFTER(中国大陆主要的同人文平台)是榜单热度第一名。陪伴几代中国人的乒乓球在网络上暱称变成了“胖胖球”或“胖球”,因为顶尖选手退役后总会发胖。年轻女孩们像沉迷一个偶像团体一样不厌其烦地开发国乒队伍中每个人的“萌点”,用幻想填充队员之间的关系,完成情感诉求。
也正是在“饭圈化”开始的2016年夏天,十多年前的《乒乒乓乓天下无双》被重传到弹幕网站上,收获百万级播放量。
连早已退役或从未登顶的选手都在“圈新粉”,例如一直没有成为超一流选手的陈玘,他被新一代乒乓球粉丝关注到,主要是因为老照片中长相较为锋利俊美,具有某种男爱豆特质。
大规模的“考古追星”中,张怡宁重新被封为“大魔王”,张怡宁打哭福原爱的过往,被年轻人用来“嗑CP”。虽然张怡宁本人在朋友圈对此的留言是“能不能别这么傻”。邓亚萍又被封为“大魔王一代目”。但这种日式用词已经非常说明问题,年轻人在用新方式诠释乒乓球队的过去。
饭圈一旦开始,“互撕”也是不可避免的,2016年里约奥运男单决赛中张继科负于马龙,张继科粉丝发动对马龙的大规模攻击甚至试图论证马龙“偷师”了张继科的技术那时候体育明星们已经开始了所谓的“饭圈管理”。刘国梁发微博劝说“儿媳妇们”懂事识大体(他把男选手称为儿子,女粉丝就是儿媳妇),马龙、张继科皆留言表示支持。
PICK时代去喜欢一个更有潜力的、还没有奥运金牌没有大满贯的人,喜欢孙颖莎、王楚钦、王曼昱等人,都有些“PICK”的味道。
“乒乓饭圈”发展到了东京周期和巴黎周期,跟娱乐领域的追星文化同步进入到“PICK时代”。2016年张继科、马龙走红时,他们是已完成大满贯的选手,粉丝是从绝度优势的成绩开始“入坑”,以“地表最强”的设定来诠释偶像的人格。而东京奥运后,乒乓球粉丝开始了如同《Produce101》一样的“PICK”“入股”模式,去喜欢一个更有潜力的、还没有奥运金牌没有大满贯的人,喜欢孙颖莎、王楚钦、王曼昱等人,都有些“PICK”的味道。
但无论是喜欢最强者、还是PICK潜力股,乒乓球饭圈始终跟爱国主义和民族情绪紧紧相连。东京周期后爆火的孙颖莎,一战成名是因为打败了中国网友最讨厌的伊藤美诚。前因是东京奥运伊藤美诚和水谷隼竟然从刘诗雯、许昕手里赢走混双金牌。赢下比赛后,伊藤美诚和水谷隼都受到了中国社交网络的人身攻击,民族情绪之下厌女倾向也是相当明显的。伊藤美诚有一些野心之语,打球时表情也冷酷,她遭到的来自中文世界的谩骂远比水谷隼多。
随后女单比赛中,孙颖莎4:0利落战胜伊藤美诚,得到了“民族英雄”一样的待遇。作为运动员,孙颖莎的个人特质的确在新一代里最为鲜明:常规赛事成绩最好;打球风格凶狠但本人还是年轻的小女孩,是为“反差萌”。而且女乒选手外表里中性风的始终人气比较旺,张怡宁、丁宁、孙颖莎都属此类,或可理解为在爱豆体系中,中性风女爱豆始终有一席之地。
孙颖莎还跟王楚钦组队混双,因此有“莎头CP”,孙颖莎唯粉和莎头CP粉自然是互不认同。但种种因素加在一起,孙颖莎人气之高直接炒热了原本冷门的乒乓球比赛门票,有球迷表示,只要有孙颖莎的比赛,无论在哪个国家,前排都有孙粉的身影。
巴黎奥运乒乓球赛结束后,中国队男队女队都获得多枚金牌,小红书、抖音、微博、豆瓣等多个平台也获得多个物料狂嗑CP粉,这影响力甚至到了台湾、香港,繁体字使用者中不少做起小红书、抖音的搬运工作,嗑CP其乐融融。CP也始终是一种最有效的饭圈诠释方式。本届奥运马龙和樊振东都是成绩稳定但存在退役可能,因而女性用“嗑CP”的方式将二人打包一起怜爱。
而所谓“饭圈入侵”,在每个体育项目都有不同程度的倾向。仅本届奥运中就包括男子游泳、男子双打羽毛球、男子体操等项目。
尤其要说一下游泳饭圈。男色消费兴起后,男子游泳队的孙杨、宁泽涛、汪顺,都因为“美好肉体”而吸引大批女粉,这种“饭圈”某种程度上直接转移了中国游泳队长期以来的兴奋剂争议。喜欢宁泽涛的人把“贪吃买了外面火腿肠误食瘦肉精引发兴奋剂检测问题被禁赛”当做他的“吃货萌点”,喜欢孙杨的人把“兴奋剂疑云”直接理解为外国人对孙杨的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