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六十年代的美國,正是反共情緒彌漫的時候,有一本書的出現加重了人們的恐共情緒,這本書就是《赤裸裸的共產黨:共產主義如何危害自由世界》。這是一本揭露共產主義的小冊子,被稱為保守派的經典。在這本書裏,作者描述了共產主義創始人馬克思的人生暮年。

赤裸裸的共產黨:共產主義如何危害自由世界
到了1875年,馬克思由自己奮鬥的一生,已得不到多少稱心快樂了。第一國際已在他身旁解體,而他寫來為自己政策撐腰的書,在歐洲的書店裡積灰滯銷。馬克思繼續寫了兩冊,但體內熱情慢慢消散。馬克思死後,出書任務留待恩格斯去做,第二部在1885年,第三部在1894年出版。
馬克思在世最後幾年既枯燥又寂寞。嚐到難堪的敗北,他轉向自己家庭取暖。他太太始終給他安慰及溫暖,但馬克思的子女成長過程中傷痕累累。當馬克思干涉他女兒伊蓮娜(Eleanor)的婚嫁時,她乾脆與艾威林(Edward Aveling)自由戀愛而結婚,但婚後生活苦不堪言,最後自殺身亡。另一個女兒勞拉(Laura)則嫁給一個判教的醫生,最後兩人結伴自殺。
到了1878年,馬克思事實上已經從各方面拋棄了自己的事業。他磐石般的自信己然散碎。勞工領袖無視於他,改革派揶揄他。他講的話沒什麼份量,在海內外都是如此。
故此,當光陰的喪鐘終於擊倒馬克思除恩格斯以外唯一精神上的親人,也就是他的太太時,馬克思的精神面貌來到崩潰點。馬克思那位優雅、出身貴族,卻飽受苦難的太太,於1881年12月2日死於癌症。13個月後,馬克思最愛的女兒珍妮(Jenny)也突然去世。接下來,恩格斯發現,馬克思也死了。他只比女兒珍妮多活了短短兩個月。1883年3月14日下午2點45分,他孤獨地坐在椅子上死去,享年64。
三天後,六、七個人陪著馬克思的棺材,送到倫敦海格特公墓(Highgate cemetery)。在現場,他最堅定的朋友恩格斯宣讀悼詞。那篇悼詞,馬克思應該聽得很高興;它熾烈地讚美,堅定地推崇—馬克思生前從沒享受到的一切,死後終於都有了。
馬克思的暮年無疑是很悲慘的。就他的學說來說,一個人,決定了歷史的發展方向,這無論如何都是很唯心的東西,從根本上就與馬克思主義不符合。歷史不會沿著馬克思指定的方向發展,歷史的發展也不會是線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