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港「支语警察」辩论,与「华语」的标准化和生命力

過去幾週,安裝試用了 Meta 推出的新社交平台 Threads 的兩岸三地與海外華人用戶,都很難不被一場網民大辯論吸引眼球,那就是「支語警察」引發的「港台大戰」。

這場大戰發源於一些 Threads 用戶對台灣漢語官話(台灣稱為「華語」或「中文」)環境中「中國用語滲透」的擔憂。這些用戶用「支語」來簡稱或蔑稱「中國用語」。

有人貼文說,台灣人越來越多在口語中使用了「支語」,而非台灣用語——比如帽衫是台灣用語,衛衣是「支語」;比如手提包是台灣用語,手袋是「支語」;憂鬱症是台灣用語,抑鬱症是「支語」,等等,並鄙夷這些「支語」不好聽,或不文雅。

很快,就有香港用戶在相關貼文下留言,不解為何港人說的「手袋」和「抑鬱症」也要遭到鄙夷,並質疑這些用戶對台灣用語和「支語」的二分過於狹隘。隨著越來越多關於警惕「支語」的串文出現,Threads 上港人群體對「支語警察」的嘲諷和批評也相應激增,演變為一場港台語言文化辯論。

雖然 Threads 是新興平台,用戶群或許更多是某些同溫層或同齡群體,未必可以簡單用以代表台灣/香港,其上有關「支語」的討論也無法代表主流觀點。但這些討論中,涉及到了許多有趣的問題,還罕有地為香港人的語言習慣和對語言的認識提供了展示的機會,從而這些辯論或許能為我們思考「華語」和「中文」到底是什麼,思考它的標準化和語言的生命力之間的關係是什麼,思考語言和政治、母語和通用語之間的關係是什麼,而提供更多的思路。

「支語警察」在台灣討論區惡搞的遊戲王卡牌。圖: PTT討論區

「中國用語」和「台灣華語」,標準語和網絡語言

在網上,一些「支語警察」們的發言帶著強烈焦慮。他們認為,「中國用語」屬於一種「敵國語言」,它的滲透是廣義的中國統戰的一部分,會影響台灣人的文化認同,從而令台灣人喪失自身的認同,最終被納入中國的統一劇本。

但細究「中國用語」的性質,這一議題上有一些在討論前無法忽略的基本事實。

You need to be logged in to view the rest of the content. 请 . Not a Member? 加入会员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