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香港爵士乐团体“翻腾三周半”:即兴,在框架里最自由地走动

“在这个年代的香港,在这个失去了一种动能的时候——知道下个星期可以去Jam、知道我接下来有场演出,所以要预备、要努力。”

“翻腾三周半”创办成员:结他手Michael Chan、钢琴手Bowen Li、色士风手 Timothy Wan、低音大提琴手Nelson Fung、鼓手Dean Li及色士风手Brian Cheung。摄:林振东/端传媒

踏进位于九龙新蒲岗的灰色外墙工业大厦,乘坐升降机前往“翻腾三周半”,升降之间,已可听到色士风旋律从6楼传出,越来越近。

甫开门,迎面而来是一个约4000呎的空间,舞台中心铺设了棕红色图案地毡,一群乐手正在演奏“Autumn Leaves”。 他们有的是新手、有的是玩了数十年乐器的内行,一开始气氛稍为紧张,后来越趋放松。初次报到的人坐在长沙发静静观察;来了几次的参加者则站在后方有说有笑。

很难以单一字词形容翻腾的空间——它一时像酒吧,一时像家,一时又像音乐练习室。舞台旁边的黑板上分别有结他、贝斯、钢琴、鼓等数列,与会者用粉笔写上自己的名字,排队轮流演奏。这是每月一次的“浅水区”,让爵士乐新手放胆和其他乐手一起尝试弹奏爵士名曲,避免他们因为要与前辈一起弹奏而感到压力,继而放弃踏出jam歌的第一步。

“这是Fountain特别之处之一,让一些经验稍逊的乐手,和同温层一起玩,这样他们就不会觉得出去弹奏需要太多勇气。”翻腾其中一位创办人、爵士乐色士风手Timothy Wan笑说。他负责“睇场”,顺便填补低音结他的位置。

除了定期表演,翻腾也开班教学,報名反应不错。为什么这个时代,香港人对爵士乐产生了更大的兴趣?另一名创办人、钢琴手Bowen Li认为,这几年都发生了很多事,好像旧有一套看世界的方法或生活方式未必很work。可能大家都想找一些alternative,而音乐上其中一个alternative是Jazz。翻腾出现之后,更多人想尝试身体力行去认识爵士乐。 ”

我们的终点就是进去一个叫做’未知’的地方。 做艺术最怕就是所有东西都知道了——

结他手Michael Chan

翻腾三周半,跳向未知在暖黄灯光下,位于中央的舞台命名为Jim Hall,向美国结他手吉姆. 霍尔致敬,四排折凳弯向舞台,左边一块镜面门牌写着:“有爵之士”。在这里,练习室不是叫ABCD房,而是根据爵士乐传奇人物的姓氏而命名:阿德利(Adderley)、贝克(Baker)、柯特兰(Coltrane)、戴维斯(Davis)。

色士风手Brian Cheung。 摄:林振东/端传媒

“翻腾三周半”于2021年疫情期间创立,本身希望营运一个社交媒体,发帖分享并推广爵士乐。 其后他们的目标逐渐成形:在香港普及爵士乐,在一个新蒲岗工厦单位举办活动、开班教学。创办成员有钢琴手Bowen Li、结他手Michael Chan,低音大提琴手Nelson Fung、色士风手Brian Cheung与Timothy Wan、以及鼓手Dean Li。眼见参加者与学生日益俱增,他们决定另觅一个较空旷的空间,合资物色新地方。经过数月装修,他们终于2023年1月1日正式落脚新蒲岗新址。

为什么团体叫“翻腾三周半”? 话说他们几人观看“好青年荼毒室”的一个节目,参观伦敦艺术馆Tate Modern,馆藏中杜象的达达主义作品“The Fountain(清泉)”——一个尿兜,使他们印象深刻。创办成员觉得达达主义反对艺术传统,以及搞鬼创新的思维,和他们想营造的爵士乐空间互相共鸣。

于是他们取“Fountain”之名、翻译为中文的“翻腾”; “三周半”就是想呈现一种动感。翻腾三周半,跳向未知。Michael 说,“我们的终点就是进去一个叫做‘未知’的地方。做艺术最怕就是所有东西都知道了,我们很喜欢那种未知、保持着探索的精神。”

对Bowen而言,1月1日开幕那一天很深刻。“当天搞得很赶,我们做音乐的,装修不厉害,所以很多东西是控制范围以外。那时又扔了一笔钱出来。超累。”但是开幕的首场表演,观众有别于一般爵士乐表演时静心观赏,反而像看摇滚表演般,反应非常热烈、情绪高涨,很“punk”。

“我们没有刻意营造这种气氛,但是可能就是因为我们几个傻佬夹了一笔钱,搞了一个这样的地方,观众可能更加投入,好像这个地方令他们放开点表达自己。”他说。

You need to be logged in to view the rest of the content. 请 . Not a Member? 加入会员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