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大陆的社交网络上,随着哈马斯和以色列两方行动进展,以及热点事件带来的反覆拉扯,包括微博在内的诸多社交媒体用户也突然涌入「巴以冲突」的舆论战场,使得这次战事又一次如俄乌战争一般,成为又一面反映国内舆论生态的镜子。[……]
月度归档:2024年06月
拜登美墨边境禁令,会否断了华人「走线」路?
根据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的统计,2023年有超过37000名中国人非法穿越边境到美国,同比增长10倍。过去十年,约3分之2人在驱逐出境程序期间获得庇护,得以留在美国。[……]
FT:为什么父母不愿意换小房子?
希伍德:随着生育率降低,父母们往往在能装下一大家子人的大房子里独自生活,但又不愿意换成小房子。[……]
票房力压《芭比》和《奥本海默》的意大利女性电影,让最顽固的人也加入了讨论
同期的意大利,也出现了该国迄今为止最卖座的女性导演电影,力压现象级电影《芭比》和《奥本海默》,一举夺下了意大利2023年票房冠军。而它不仅有着鲜明的女性主义表达,还被赋予了更为先锋的美学呈现。这部名为《还有明天》(C’è ancora domani)的电影,凭借3240万欧元的票房跻身意大利影史票房前十,贝尼尼导演的影史经典《美丽人生》屈居其后。[……]
三代知识人谈台湾禁书史
如今在台湾讲起「禁书」,似乎是一个久远的名词,但其实从明治三十三年(1900年)日治时期颁布的「台湾出版规则」计起,至1987年蒋经国政府宣布解严,近百年时间里,台湾的出版与言论自由一直受到压制。 2019年,首尔书展特别企划了「禁书:竹林里的幽灵」专题展,邀请台湾、日本、马来西亚、土耳其等地的出版机构合作,展出各国历史中的禁书。[……]
梁朝伟:对明星的放大镜时代,最能全身而退的人? |台港京粤四地影评人对谈
这一次,他在两个月前今年的香港电影金像奖成为六度影帝之后,我们请来身在北京、广州、香港、台北的影评人,共聚聊聊「梁朝伟」这名字。 「大家都喜欢梁朝伟!」影评人这样讲,对话由此展开,那是关于各地的集体记忆、演员之所为,也关于各自所处的文化现象与纹理,不同地方影视剧行业的对比,以及华人演员之于国际等话题。我们来聊一个名字,但最终,不止关于这名字。[……]
加沙记者日记:你知道一天只有一种食物下肚的感觉吗?
「加沙日记」系列由特约记者Ruwaida Amer 撰写。 Ruwaida 是来自加沙的自由职业记者﹑影片制作人;她对我说,虽然她身体已经很虚弱,但在旷日持久,不见尽头的战火中,写作是她的精神支柱。 「写作虽然不是食物,可它让我的心智变得强大。我尝试透过写作来维持生的力量,我不想停下来。」她说。[……]
FT:中国刚开启“通缩繁荣”时代
古尧:“通缩繁荣”根源是全球化和创新,西方全球化进程改变结束近半个世纪“通缩繁荣”进程;中国则仍棋处中局,结构性繁荣仍将超越周期繁荣。[……]
FT:造假成为国际教育发展毒瘤
无论是大学还是国际化学校,对国际教育中的造假行为均十分反感和排斥。当然从中也可以看到,造假行为日益成为国际教育行业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此毒瘤不除,行业将永无宁日。现在一些知名海外高中在国内颇受欢迎,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就读这些高中,学生的材料会更容易获得国外大学的认可,进而增加申请到名校的概率。[……]
伊藤诗织专访:她笑着回来了,告诉你身为性暴力幸存者的真实生活
伊藤诗织活了下来。这一次,她和团队带着自传纪录片《Black Box Diaries(港译:黑箱日志)》参加全球各大电影节,并于4月出席香港国际电影节。纪录片呈现了她自遭受性侵九年来,从起诉、搜证、拉锯、到一审,虽胜诉却仍有未竟的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