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抓取自RSS,版权归源站点所有。
“你认为你是个艺术家吗”,有人曾这样问我。
“我是一个写作者,我也是一个剧场工作者。”
“你怎么生活”,他继续追问。
我理解他所谓的“生活”实乃“live生存”,有我作为艺术家个体的生存,也有艺术作品的生存的双重涵义。在这个“美术馆迪士尼化”、体验经济的时代,在这个展览多到看不完、文化艺术节多到泛滥的地方,当艺术陷入被异化的他律,我们要如何获得艺术存在的可能?作为区别于“为艺术而艺术”的艺术家,我们要如何把握现实、捕捉精神、创造艺术形象——通过有限的表达无限、物质的表达精神、法度之内的天马行空?我以身在王墨林导演、白大铉改编并演出的独角戏《父亲·李尔王》的现场,将经验过的“成都麓湖环境戏剧周”(2024&2023)、“阿那亚大地艺术节”(2023)、“乌镇戏剧节”(2018)为线索,试图找寻一个答案。
那么真实,又那么虚假夜色中,麓湖水边的一片草坪,立着一道四扇纸屏风,上写着“自然”“逆言”“天行”“乱”,屏风前铺着一块一人长的红地毯。
戏开始了。
伴随一声长长的哀嚎,表演者白大铉从陡峭的斜坡上滚落了下来。幕布上出现字幕:“这儿有人认识我没有?这不是李尔啊!”在剧中,他是李尔王,他也是小女儿考狄利娅,他同时也是演员自己。这出正在上演的独角戏《父亲·李尔王》改编自莎士比亚原著,来自台湾小剧场实践先驱王墨林和韩国小剧场演员白大铉(BAEK DAEHYUN)的合作,是身体气象馆“莎士比亚戏剧单人表演系列”制作计划的首作。这出戏2019年首演于韩国釜山,因新冠疫情被迫封箱三年,于2024年4月20日、21日麓湖环境戏剧周的演出,是它在华语地区的首演。
“爸爸是一个精子,妈妈是一个卵子,我就出生了!爱?反正都要做好子女的本份!”
我紧盯着斜后方的字幕,视线不由得升到高处的露天餐厅,那里的灯光亮过这户外剧场,那里发出流行音乐的嘻笑、烟花的呲啦、宾客们的欢呼、司仪的流程主持,一场婚礼的进行贯穿了整出独角戏。
另外一头的露营区,响起了低音贝斯的轰轰声。作为参与过2023年首届麓湖环境戏剧周的艺术家,不像这次是作为观众,我明显感受到今年的麓湖比去年热闹多了。那个时候,一切都还在建设中,很多餐厅还未入驻,周末来游玩的人也较少,不像现在每块草坪上都铺了野餐垫或扎了帐篷。那个时候我们排练,对面的餐厅音乐声大到影响我们演出音乐播放效果,便请工作人员前去协调,餐厅也非常配合地将音响调低。
一年后的下午,《父亲·李尔王》剧组在北坡草坪排练时,保安过来问几点结束,说他们接到业主投诉了。那时,屏风上写的是:“黑色”“叛逆”“自然”“斗争”。正式首演时,只剩下“自然”不变。演员脖颈上暴露的青筋,皮肤上的汗珠,涨红的脸,迸出的台词,弹到对岸由玻璃盒子组建而成的高楼、国内首个登上了美国《福布斯生活》杂志的建筑,话语回响在此地——“你瞧!摩天大楼要冲破天了!酒真掺了不少水去酿!利润加利润,搅一搅,钱就冒出来了。我是你的利润吗?你是我的利润吗?”女儿手持萨满驱邪的白纸条从屏风后走出,却不断被父亲的灵魂附体,她在两个身份中撕扯,发出的诘问,与这混乱的现场形成了互文,一切那么真实,一切又那么虚假。
李尔王抱着包袱,佝偻着身子,赤脚行在麓湖的水中,这引自都江堰的水构建而成的生态水系,映照出那海市蜃楼的光影。“在这里感受成都富人区松弛的生活方式,看一看湖对面令人心旷神怡的风景,湖面上偶尔开过一些游艇轮船,感受栩栩微风吹过脸庞,仿佛置身于马尔代夫的海洋之上,一边吃着口味醇厚的牛排,人生惬意不过如此!”小红书网友打卡分享“188元即可享双人下午茶”。即便成为不了麓湖业主,也能体验临水而居的理想城市生活。麓湖水城景区已由麓湖文旅局打造运营为国家级4A景区,2021年接待游客300多万次,举办分享交流会122场、麓客社群数量突破100个。麓湖生态城,成都以南,天府新区核心,辐射整个西南片区,总用地8300亩,建设用地4200亩,景观用地3000亩,湖域面积2100亩,湖岸线35公里。而在成都万华投资集团开发之前的2005年,这片土地是农田、鱼塘、林地。自2017年成都市民政局公示地铁1号线站点原“段家山站”更名为“麓湖站”之后,麓湖从一个楼盘案名变为一个城市地名。克而瑞数据显示,麓湖生态城2023年的销售额约140亿,按成都房联网签口径计算的数据为170亿。
床很硬,被子很薄2023年,我们团队一共有6人,作为麓湖首届环境戏剧周“青竞计划”入选剧目,申请到的费用一万块钱出头(含制作费),待项目结束后到帐。剧组其他五人都在成都本地,只有我一人从上海出发到麓湖驻岛排演。预算有限,我选择了从上海到重庆的硬卧火车,再从重庆坐高铁到成都,路程时间比从上海直达成都的硬卧火车少花十几个小时。“虽然路途周折了些,但总比阿那亚戏剧节同类型项目『候鸟300』没钱好啊!”一位艺术行业从业的朋友宽慰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