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史“古老 Gwulo”网创办人 David Bellis:对于过去,尽量不要太感伤

甫出地铁站,记者已发现贝大卫(David Bellis)高挑的身影。他身穿淡绿色有领运动 T 恤,行山鞋、防晒帽,早于预约时间便站在出口旁等候。他说话温文尔雅,条理清晰。乍看之下,看不出这位年近花甲的外籍人士是一位公民历史研究员,15年来,以一腔解谜的热血和好奇心,运作一个重组香港历史的英文网站。

网站名叫“Gwulo”,是“古老”的翻译,顾名思义,与历史有关。贝大卫热爱收藏香港旧照片,除了修复相片外,亦会放大相片查看细节,寻找故事。Gwulo 网站是他和义工深耕细作的成果,目前收藏超过3万幅相片,最早的相片可追溯至1840年。他们甚至获得数本二战时日记,并以当年今日的通讯形式每天免费发送内容给订户;网站亦收集了不同的回忆录、旧地图、街道、历史建筑资料等。除了贝大卫以外,有约十名历史发烧友及读者定期撰稿及提供旧照片,丰富 Gwulo 资料库。

贝大卫生于英国威尔斯,曾从事电脑软件销售的工作,逾半人生留居香港。他1989年经过香港,来了又走,九十年代初遇上妻子,留下来便开始挖掘历史,建立网站。最近他宣布离港回乡,媒体接续访问他,有人感叹香港面貌变得太快,但贝大卫却说作为纪录者,他希望尽量不要太感伤。

是什么驱使贝大卫十数年来不断挖掘香港历史,日复日做一件骤眼看似沉闷的工作?对他来说,重塑历史等同砌拼图般:对身边事物有好奇、提出问题,然后去解答问题,从不同的媒介推断并拼出昔日旧貌。这股动力对他来说自然不过。

贝大卫(David Bellis)所收藏的香港旧照片。摄:Ryan Lai/端传媒

一点一点收藏香港的风景从贝大卫有记忆开始,他便就一直喜欢看地图。去公路旅行时,他会打开地图簿,然后就跟著路线走。对他而言,追踪地图是非常好玩的事。就读大学时,贝大卫发现英国雷丁中央图书馆(Reading Central Library)竟有一个地图阅读区。他经常流连忘返,抽出一幅又一幅旧的纸质地图,比较市镇古与今的地理形势,了解二百年前的市镇面貌。“我觉得这非常引人入胜。”

看著地图,尝试了解当年市镇的视觉、空间,想像著地图上的老城区是什么样子,几乎就像“拥有一台小小的时光机。”贝大卫记得,在大学城走过一条捷径小路, 观察到地上一些断断续续的铁路轨,没有指往什么方向。翻查旧地图,他发现大学城附近曾经有一个工厂在营运,而当时铁路曾从主线铁路接驳这个旧工厂。“这就像是砌拼图般,对世界增加一点点了解。”

贝大卫来港后,自然在香港发挥这份好奇心。他与香港的缘份从1989年开始。这一年,25岁的贝大卫计划藉工作假期签证前往澳大利亚,此前到香港短暂停留,却意外地与这城市“一见钟情”。香港热闹活跃的市区,美丽的乡间和大自然,这些新景象令他感到兴奋和好奇。

1992年,他辗转选择回来香港。定居香港后,他遇上港人太太 Grace,生下两个女儿,落地生根。作为一位“外籍人士”,贝大卫对香港文化深感兴趣。2001年,他运用自己编码的技术,和朋友营运一个叫“Batgung(八公)”的网站,专门分享饮食、粤语、节日、工作签证、恋爱、旅游好去处等生活资讯,网站中的“旧香港”环节,特别是旧香港照片一页,相当受欢迎。

“八公”取自粤语词语“八婆”,作为两名八卦男士的幽默自嘲。后来一位读者反映,部落格既记录生活又记录历史,稍嫌不够集中,应该分作两个部落格营运。贝大卫同意,专门记录香港历史的“古老”网站因此而诞生。

最初引起贝大卫兴趣的,是他居住的地方。

贝大卫在 Ebay 购买的相片,相中是90年代坚尼地城。他对曾经的居住地坚尼地城有感情,因此常常留意并搜集当区旧相。图:“Gwulo”提供

九十年代,贝大卫扎根香港后,都住在坚尼地城。他发现,港岛区某些涵盖旧中环、皇后像广场、电车等风景面貌的旧照片,总会特别受竞标者欢迎,价格会飙升,照片存货亦多。相反,因为当年没多少外籍人士居于坚尼地城,当区旧相片则比较稀有,古老网站库存不多,贝大卫的个人收藏亦只有少于十幅相。“每当我发现有坚尼地城的相片,我都会变得兴奋起来,祈求当天没有人也对那张照片感兴趣。”他笑言。

他发掘及收集历史碎片,主要从三大渠道入手:购买旧照片,在观察照片期间循线索寻找答案;在街上或行山时看到某物、实地考察;研究政府人口普查文件。他的每周例行公事,便是在美国网购网站 Ebay 搜罗“宝物”,如有心头好便提交拍卖金额。Ebay 找到的旧照片质素较好,价钱相对本地旧照片店舖也较便宜。

You need to be logged in to view the rest of the content. 请 . Not a Member? 加入会员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