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出生,是不是比較好?厭世時代的生命哲學

不要出生,是不是比較好?厭世時代的生命哲學

本書首先從「生命哲學」所涵蓋的寬廣主題中,聚焦考察研究其中一個問題,那就是——「我是否不該出生」的疑問。自古以來人們就經常提出這個質疑。這是「生命哲學」核心其中一個痛楚的題目。

出生是傷害嗎?

伊底帕斯王

第二章繼續再探討文學中有關否定出生的表現。《浮士德》的作者歌德深受莎士比亞的影響。莎士比亞的代表作《哈姆雷特》(Hamlet)中,哈姆雷特由於丹麥國王的父親被殺,佯裝瘋狂以解開真相並找出真凶的悲劇。哈姆雷特苦惱到最後,問自己「是忍辱偷生還是一死了之?這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1並萌生自殺的念頭。而後他怒不可遏地對戀人歐菲莉亞(Ophelia)說:「去修道院吧!」哈姆雷特又說:「啊,你何必生育一些罪人?像我這樣的人還算有節操。儘管如此,我依然犯了數不盡的過失,使我不禁怨懟父母不該生下我。」2哈姆雷特的想法從自殺衍生為否定出生(寧可不曾出生)。依循這個思維解釋哈姆雷特說的「你去修道院吧!」這句話,等於要求歐菲莉亞一生禁止性欲,不要她生育下一代,象徵否定生育的一句話。3《哈姆雷特》的創作背景,透露出這樣的反出生主義思想。

磯山甚一則指出,「To be, or not to be」這句話對比的並不是「我該活下去?還是該死去(自殺)?」,而是「我們活著」與「我們未曾活著」這兩件事的對比。他的觀點很值得我們深思。如果如同磯山的說法,這裡指的並非自殺,也可以解釋成哈姆雷特所問的是「活著」的價值與「未曾活著,也就是從未出生」的價值對照。磯山參照奧地利神經學家維克多.弗蘭克(Viktor Emil Frankl)的論述,建議應該譯為「是該活著或是不該活著?這才是要思考的問題」。照我的想法,索性大膽地譯為「我該被生下來?或是不該被生下來?這才是要思考的問題」。4

然而,影響《浮士德》與《哈姆雷特》的古典文學作品,則是古希臘悲劇作家索福克里斯(Sophocles)的作品《伊底帕斯王》(King Oedipus)。這也是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1提出「伊底帕斯情結」(戀母情結)一詞的由來。索福克里斯是活躍於公元前五世紀的希臘具代表性的詩人。

《伊底帕斯王》講述的悲劇,是伊底帕斯遭父親萊瑤斯(Laius)遺棄,而在多年後因命運捉弄而弒父娶母的故事。孤兒伊底帕斯在成長過程中,偶然遇見萊瑤斯王,在不知對方是親生父親的情況下殺了他,並和親生母親結婚,甚至生下孩子。然而伊底帕斯不久在得知所有真相後,以針刺瞎自己的雙眼成了盲人。伊底帕斯慨歎人生,悔恨當初被父親萊瑤斯王丟棄時,就不應該活下來。如果當初就死了,就不致於鑄成弒父娶母的大錯。

在續篇《伊底帕斯在柯羅納斯》(Oedipus Coloneus)中,又老又盲的伊底帕斯讓女兒安蒂岡妮(Antigone)牽著他的手自我流放。歌隊(舞台上的合唱團,作用是唱出伊底帕斯的心聲,或說明狀況)對著臨死前的伊底帕斯歌唱:

從我的眼中看來,

活了一把年紀仍不知足,

希望能更加長壽的人,

顯然愚不可及。

漫長的日子總是更多的痛苦多過喜悅。

對於活得太久的人而言,

樂趣根本難以尋覓。

……

在這個世上,最好的事情

莫過於不必經歷出生。

但既然已經降生到這個世上,

那麼最好的選擇,就是盡快回到本來的起點。

歌隊吟唱的「在這個世上,最好的事情莫過於不必經歷出生」,是代替伊底帕斯感歎「早知會變成這樣的結局,我就不應該出生」,亦即「否定出生」。換句話說,我們可以從歌隊這段話中,聽到更深一層對於否定出生的悲傷,也就是「即使人生有其他可能性,但我從一開始就不應該出生」。

為什麼伊底帕斯會如此徹底否定自己的誕生呢?那是因為他的出生並不被父親萊瑤斯所期待。仔細閱讀《伊底帕斯王》,就會了解一件事。萊瑤斯王的妻子柔卡絲塔(Jocasta)懷孕時,萊瑤斯王收到神諭,他將面臨被出生的孩子殺死的命運。因此,剛出生的伊底帕斯雙腳的腳踝被釘子刺穿,母親柔卡絲塔把伊底帕斯交給僕役,要他殺死嬰兒。但這個僕役不忍心殺死伊底帕斯,把他交給其他僕役。後來伊底帕斯在被隱瞞身分的情況下,悄悄被帶到其他國家,成了他國的養子。伊底帕斯長大成人後,偶然遇見萊瑤斯王,並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殺了親生父親。當伊底帕斯明白一切真相後,悲痛地喊道:「光明啊!這就是你最後的判決!我不應該出生卻被生下來、與不該交合的人交合、讓不該流血的人淌血!」6

代替伊底帕斯說出心聲的歌隊吟唱出「最好的事情莫過於不必經歷出生」,是理解伊底帕斯「我不應該出生卻被生下來」的悲歎。他之所以說「不應該出生」,是因為不論伊底帕斯的父親萊瑤斯王或母親柔卡絲塔,都否定他的出生。生為人子覺得「父母並不希望我出生」,以及身為父母覺得「不想生下這個孩子」,兩者產生了交集。明瞭「我並不是在父母期待下出生」的伊底帕斯,數次以針刺自己的雙眼。7歌隊唱出「最好的事情莫過於不必經歷出生」,正是代替伊底帕斯說出此刻錐心刺骨的悲慟。

這句否定出生的話並不是索福克里斯原創。當時希臘的許多作品都記載了類似的否定出生思想。

其中最名聞遐邇的,應該是公元前六世紀左右十分活躍的詩人泰奧格尼斯(Theognis)的《輓歌詩集》(Elegiac Couplet)中收錄的詩篇。這部詩集中多數都是描寫人生的歡樂、荒謬、酒宴、少年之愛等各種不同主題的詩句,但其中的四二五到四二八行,突然出現以下的片段:

對於世界的人們,最美好的一件事,是根本不要出生。
這樣就不必忍受刺眼的陽光。
然而,既然已經出生了,就盡可能早早到冥府報到。
在高高堆疊的土下長眠。

在同時代其他作者的典籍中也出現不少與此類似的詩句,小野寺鄉將這些整理成一覽表。「最好是不要出生,其次則是早早回到來處」的思維,可以說在古希臘知識圈的一種時代精神。

本书完整epub:

You need to be logged in to view the rest of the content. 请 . Not a Member? 加入会员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