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定义“中国公司”?华尔街投行头疼不已

过去十年中,中国公司通过赴美IPO筹资超过770亿美元。图为上个月的上海。

中国公司的定义是什么?

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实际上很难回答,也让华尔街投行头疼不已,这些投行不得不同时应对中国和美国监管机构相互冲突的要求,而且这种情况越来越多。

这种不确定性意味着投行人士无法确定哪些IPO需要在哪里获得批准,也无法确定中国监管机构会在多大程度上阻止海外市场的交易。

根据Dealogic的数据,过去十年中,中国公司通过赴美IPO筹资超过770亿美元。但近年来,这部分业务来源不断减少,迫使华尔街投行寻找中国以外的新业务来源。

首先要弄清“中国以外”在实际操作中意味着什么。

这种不确定性源于中国证监会去年3月实施的境外上市备案新规。中国证监会要求公司在上市前进行备案,而不像之前许多公司在实际操作中所做的那样,事后通知证监会。重要的一点是,这项规定适用于可变利益实体(VIE),这是很多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采取的一种架构,包括之前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集团(Alibaba Group)和京东(JD.com)的IPO。

如果一家公司一半以上的收入、利润或资产在中国大陆,无论其总部在哪里,中国证监会都希望看到相关备案。证监会还要求主要在中国大陆开展营商活动的公司、或高层管理人员在中国出生或主要居住在中国的公司提交备案。

但在一家公司中国身份不明确的情况下做出裁定时,中国证监会也采取了一种“实质重于形式”的做法,从而使这个定义可以有广泛的解释。

快时尚巨头希音(Shein)就因“中国公司”的定义模糊不清而受到影响,搁置了有望为华尔街投行带来巨额费用收入的IPO。该零售商总部设在新加坡,在上一轮融资中估值约为660亿美元。

You need to be logged in to view the rest of the content. 请 . Not a Member? 加入会员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