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會變成人嗎?33則最令現代人焦慮的邏輯議題

在本書當中,你會發現一些哲學思考──如果你仔細尋找的話。我建議先略過這篇序言,直接尋找和思考。與其告訴你滋味如何,不如親自去品嘗;與其告訴你什麼是愛,不如真正愛一回;與其告訴你什麼叫迷惑,不如陷入迷惑中去體會。那麼,我等一下再正式進入序言,等(萬一)各位看完文章再回來讀序。希望各位會回來讀序,因為這裡也有可以思考的謎題。

在本書當中,你會發現一些哲學思考──如果你仔細尋找的話。我建議先……好了好了,我就別再重來一遍,免得沒完沒了,扯出些莫名其妙的故事和謎題,像是〈迷思5.就算是阿基里斯也追不上的烏龜。〉〈迷思11.任何的行刑,都不可能出其不意。〉那樣。

本書將會出現一些哲學思考,也會出現一些謎題(puzzle)、悖論(paradox)和困惑(perplexity)。有捏造和荒謬的故事,有推理和論據,有基本常識,也有搞怪的結論。內容雖然分為三十三個篇章,但矛盾的是,涵蓋的悖論和謎題卻遠不只三十三個。我們會看到聖人與罪人,會歷經愛的險境,還會看到以無辜之名所行的謀殺之實;我們會體驗機器人的痛苦,探討關於時間的形上學,還要辯論民主的迷思。

雖然本書的行文多半輕鬆愉快,部分探討的主題卻極為嚴肅:有些可以從字面上來理解,有些必須去體會其隱喻。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問題。它們以悖論或謎題的形式呈現,而悖論與謎題才能引出哲學各分支中最深層的問題,包含形上學、邏輯學、知識論,以及倫理學、政治哲學、美學。雖然我希望本書的故事及思考是具有啟發性和些許娛樂性的,不過我相信我並沒有「簡化」它們。這些故事和思考,能讓一些艱深思想顯得更為平易近人,但不是要暗示這些思想實則不難、不複雜、已得到解決。

我想要這麼思考:每一位男男女女、大人小孩,只要你喜歡思索關於宇宙的謎題,思考自己與別人身上的問題,探究人們應該(以及實際上又是)如何生活,當然了,還包括沙灘、比基尼、性慾,如果你對這些議題充滿熱情,這本書就是為你們每一個人而寫的。對於全然不懂哲學,或者僅接觸過一點哲學的人,這本書應該也會吸引你。甚至於你已經深諳哲學之道,這本書所提供的哲學難題,也可以為你下次的演講主題帶來一些靈感。

上述都是我想要這麼思考的事情,至於我是不是應該這麼思考,那可不一定。想要這麼思考和應該這麼思考之間的區別,即是本書的核心之一。後面所提出的悖論、謎題以及困惑,將讓我們看到,有些我們想要這麼思考的事情──我們從推理、道德和實踐層面不會置疑的事情──於理其實是講不通的。悖論、謎題及困惑的存在,即是提醒我們,事物表面上看似如此與其真實本質,是可以進一步區別的。

更適切地說,本書是提供讀者「思考的糧食」,即思考的問題。對於喜愛沉思、冥想、對事情反覆思忖的人,哲學能餵養你們的心靈;有些人儘管一開始對此類心理活動興趣缺缺,一旦碰觸到哲學的疑難點,便陷入其中無可自拔。哲學家提供的是豐盛的饗宴,本書則是我為各位準備的北歐式自助餐(smorgasbord)──我一直好想用這個詞──涵蓋了悖論、謎題和困惑三種料理,內有各式菜色探討時間與空間、自由意志與決定論(determinism)、自我(我是什麼?)、道德規範等事物的本質。

悖論、謎題、困惑和蒙提霍爾

一句機智妙語,如本序一開始所引用梅.惠斯特的話,聽起來可能一時令人困惑,因為似乎有所矛盾。隨著真相浮出,原本看似矛盾之處也為之解除。以惠斯特所言為例,當我們逐漸覺察到「好」與「壞」所暗藏的含糊語意,我們便不再覺得矛盾。意即,好在哪裡?壞在哪裡?

哲學問題經常以悖論、謎題或困惑的方式出現,其中最吸引人之處,就是產生明顯的矛盾。於是我們為求真相而絞盡腦汁,設法找出語意不清的地方、錯誤的假設,還有推理的謬誤,這樣才能解除我們的不安。就算得到答案,許多人還是無法滿足,也許是中間有些步驟使得答案不具說服力;也許是得到了一個答案,卻又引發出新的困惑。矛盾經常深植於我們的生活和語言當中。「肯定是哪裡出了問題」,我們這樣說,因為我們從不認為這個世界可能本身就是矛盾的。但這怎麼可能呢?從書寫和說話的意義來說,矛盾很容易產生。我很容易說出:「這一頁既包含千言萬語,亦不包含千言萬語。」但這句話所描述的不大可能是事情的真實情況或可能情況。雅典這個城市,既是希臘的首都,亦不是希臘的首都,對於這樣的思維,我們應作何理解?這個世界上的空間既可分割,亦不可分割,這怎麼可能?人擁有自由意志,但人的行為亦是由非意志控制的事件所決定,這又當如何理解?

有些哲學家口中的「悖論」,範圍非常狹隘且非常正式,只有從我們對真理的本質、對意義及數學之理解所直接衍生出來的明顯矛盾,才稱為悖論。我本人及其他許多哲學家在探討悖論的時候,則運用得更為廣泛,多少將「悖論」、「謎題」、「困惑」三個詞互換著用。在這樣的意義下,當我們的信念發生衝突,要麼這些信念要麼看似非常有理,要麼是由其他看似非常有理的信念所衍生出來,因此難以立即解決,便產生了悖論。本書在章節後續所提出的討論內容,就是這類的情形(希望如此)。

一個悖論必包含一組推理,而且是令人感到絕妙的推理。推理必先給出某個看似顯然為真的前提,即信念、命題或原則。當前提為真,且推理過程亦無謬誤,必可得到真結論。然而悖論所得到的結論,某方面看起來卻是明顯錯誤、難以令人接受或者違背我們的願望,換言之,該結論與我們認為顯然為真的信念是相牴觸的。到底哪裡出了錯?我們能不能從推理過程中找到謬誤?是不是有必要駁回根本的假設?有沒有可能其中一個或多個前提只是看起來太像真的,但其實根本不成立?還是說,我們該敞開心胸擁抱看似明顯錯誤的結論呢?總要有些地方做出改變。

總要有些地方做出改變。雖然我們總是不經意說出這世界充滿矛盾,但是如同前面所述,我們對這個實為矛盾的世界仍難以理解。我們無法理解明明你現在正在讀這些文字,同時又沒在讀這些文字。有可能是你心不在焉,一邊讀書一邊做其他事;也有可能你根本沒在讀,你只是大略看過去,並沒有專心,諸如此類。不管怎麼說,你不可能同時在閱讀,卻又沒在閱讀。

諸如此類的謎題持續讓哲學家忙得團團轉,為了什麼才是正確答案爭辯不休。這些謎題所揭露的都是由來已久的哲學問題。許多是很傳統的哲學問題,我將其中一部分改編、賦予新貌。本書刻意忽略與機率(probability)相關的多數哲學問題,這些問題不管是推理過程或是所得答案都已達成驚人的一致結論。對於這一點,也許我應該在這裡做個澄清,說明我決定忽略的理由。且容我以蒙提霍爾的益智節目來說明。

本书完整azw3:

You need to be logged in to view the rest of the content. 请 . Not a Member? 加入会员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