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经济学人 古尧
我嗅到了“通缩繁荣”的芬芳。
“通缩繁荣”是长期视角下对经济发展时代特征的描述,意指利率持续下行下经济延续较长时期的持续繁荣;由于经济长期繁荣带来的增长动力持续积累,通货紧缩环境下经济增长速度的上限可达到相当的高度,即存在很高的周期高点。
1.何谓“通缩繁荣”
作为超越周期的经济学解释,由于实践中短期商业价值不显著及历史数据的不完整,“通缩繁荣”显然不是当代经济学“显学”,该说法通常分布于西方经济学的各类经典著作中。综合各类“通缩繁荣”解释,该学说实际上属于货币经济学范畴,是货币流通学说在全球化和创新浪潮时代的一个经济学推论:全球化和创新双演绎时期,竞争和生产率的快速提高,使得产品价格难以提高,货币和通胀之间的联系弱化,在不引起通胀情况下央行有持续采取货币宽松政策的倾向,导致的必然结果是货币流通规模(MV)的快速提升,从而商品和服务量(Q)的快速增长,即较高的实际经济增长;显然,“通缩繁荣”在带来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必然会带来持续资产通胀,即资产泡沫的长期化。
按“通缩繁荣”学说的解释,“通缩繁荣”是一个好时代:物价平稳、经济繁荣。但是由于资产价格持续膨胀带来的资产泡沫长期化,生活可能并不轻松;“通缩繁荣”发生的时代背景是全球化发展和创新浪潮的双快成长。西方经济历史上的三个时期——1700-1720、1800-1913、1970-2010,通常被认为是“通缩繁荣”时期。从这三个时期差异巨大的持续时长看,显然“通缩繁荣”不是一种经济周期;第一个“通缩繁荣”显然是地理大发现后的殖民全面扩张初起之时,欧洲在工业革命初期的短暂和平发展窗口期;第二个“通缩繁荣”正是西方殖民扩张全盛时期;第三个“通缩繁荣”则是后殖民时代的全球化快速发展期,其中“重头戏”显然是中国的融入世界。这三个时期,西方世界的利率运行整体上都呈现了持续下行趋势,中间尽管受经济周期影响有波动;经济的巨大进步和资产价格水准的显著提升,更是显见的。